最後更新時間: 2024 年 12 月 12 日
嗨,大家好,我是米米 Miyavi!
你有創業夢嗎?想當初,我還信誓旦旦跟我的朋友說我不想創業,結果過不到半年,我就決定要創業了——我建立了一個販售 Notion 模板的品牌。
很多人嚮往自己開業,做自己的老闆,但是真的想踏出第一步的時候,又不知從何開始。雖然我一決定創業後就投入執行,沒有經歷過踏出第一步前的猶豫和焦慮,不過我從不想創業到創立品牌,其中也經歷不少的考量。
所以今天,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創業的心路歷程以及對於創業的看法,希望給想創業沒方向的你一點啟發!
【🆓 免費資源】從零開始,打造自媒體被動流量與收入 🚀
如果你想學會如何:
- 更有策略的經營自媒體,不被流量與粉絲數綁架。
- 打造穩定長青的被動流量,就算放假也有流量。
- 從零打造自媒體商業模式,將自身經驗轉換變現。
歡迎點擊下方按鈕,報名免費課程。我們還會送你一套《自媒體被動流量變現地圖》電子書哦 🎁!
—— 站長老K:雖然是免費課程,但內容絕對不馬虎,推薦你找時間好好看完!
為什麼我會想要創業?
我會創業,純屬一場意外。我的上一份正職工作高工時、責任制、沒有加班費,時時刻刻都在趕進度,卻只是完成任務,看不到未來的發展;就像倉鼠努力踩滾輪,卻只留在原地。
根據我當時的老闆的說法,這就叫「工作即生活,生活即工作」,意思是下班後繼續工作,休假時帶著電腦隨時工作——他說「這就是這個產業的現況」。
有一天,當我半夜 12 點還坐在公司門口的時候,我開始思考:「我的人生就要這樣了嗎?除了當一隻倉鼠,有沒有其他可能?」
我裸辭離開有毒的職場,起因是想換個新環境,沒想到待業期間接到不少案子,意外變成一個自由工作者。我嚐到自由工作者自行調配工作和生活比例的美好,開始渴望掌握自己的生活,我開始覺得,也許我不用依靠社會體制主流的求職上班,而是靠技能過活,這也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,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。
創業真的比較好嗎?
創業有沒有比上班好,我認為是因人而異。它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、風險承受能力、以及對成功的定義。
創業的好處在於自由度高,自己當老闆,可以自行掌握公司或品牌的方向,雖然收益不穩定,不過如果經營成功,有機會帶來比上班薪水還高的收入。在創業過程中,不斷遇到問題、解決問題是常態,創業者需要不斷學習、精進自己,因此成長空間很大。
不過老實說,如果把上班比喻成搭郵輪當船員,創業就是從郵輪跳進海中。郵輪有固定的航向,在上面工作可以領固定的薪水、享用美食;創業則要自己游泳、搜集材料慢慢做成小船、自己釣魚。聽起來是不是很瘋狂?
難怪我從前問創業的朋友說:「你覺得創業怎麼樣?」他們都一臉語重心長的樣子說:「勸你不要想不開」。不過可以想像獨自在汪洋大海中做出一艘大船的成就感有多大,因為那些創業的朋友都沒有放棄。
創業後的我,工時也不少,也曾看著電腦中的收益,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路。但當我收到客人滿心的感謝,或是看到銷售轉好、我也正在累積專業的時候,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。
所以,如果你可以接受這樣一條充滿冒險的道路,或許你可以嘗試創業。
打破創業的常見誤解
在開始討論創業的具體步驟前,讓我們先來破解一些創業的迷思:
- 「創業需要很多錢」:其實不然!我就是一人創業,需要的資金不用多。
- 「創業要有很強的商業頭腦」:雖然商業頭腦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熱情和學習能力。
- 「創業風險太高,失敗率很高」:沒錯,創業確實有風險。但是,如果你做好準備,從小規模開始,風險其實是可以控制的。
- 「創業就是要開公司、雇用員工」: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。其實,你也可以一人創業或精簡創業。
一人精簡創業就是把創業過程簡化,專注於最能產生價值的核心業務。它不像傳統創業那樣追求快速成長、擴張規模,而是精簡資源,簡化流程,一個人獨立完成所有創業工作,或者和小型團隊合作或外包,用最有效率的方式交付客戶。
極簡創業跟大規模創業比起來,成本較低、風險也相對較低,可以快速測試你的商品或服務,根據市場回饋靈活地調整和改善。如果你想要創業,和我一樣選擇極簡創業、一人公司,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延伸閱讀:一個人創業可以做什麼?從一人公司到團隊的自媒體創業經驗分享
想創業沒方向怎麼辦?
聊了這麼多,接下來讓我們進入正題吧!
如果你想創業,但是不知道怎麼開始,該怎麼辦?別擔心,讓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和建議。
首先,想要創業沒方向,大多是因為「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」和「不知道可以做什麼」。
- 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:內在因素 → 自我瞭解不足
- 不知道可做什麼:外在因素 → 市場需求瞭解不足
你可以先釐清內在和外在的因素,再找出兩者交疊的地方:什麼是你擅長、市場又有需求的?
認識自己:挖掘你的興趣和專長
你真的足夠認識自己嗎?即使和自己相處了幾十年,我還在自己身上持續發現以前從未察覺的特質。
自我認識是一趟無止盡的探索之旅,你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著手:
- 興趣愛好:你平常在關注什麼?休假時在做什麼?有什麼讓你有熱誠、長期投入的事物?
- 專長天賦:哪些事情你做起來比別人還不費力,可以輕鬆駕馭?
- 價值觀: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?在工作或生活中,你最想實踐的理念是什麼?
- 理想生活:你理想中的生活型態是什麼樣子?試著描繪你心目中完美的一天。
- 別人眼中的你:朋友認為你的主要特質有哪些?他們常因為什麼事情來找你幫忙?
觀察市場:發現需求和機會
接下來,你需要觀察市場,看看人們有哪些需求,並且是你的專長興趣可以提供解方的。
我的方法是從我的興趣專長出發,接著:
- 在 Google 上搜尋相關文章和報導,看看人們對這個議題的什麼面向有興趣
- 到興趣專長相關的群體(例如社團、社群帳號),看看大家在問什麼問題、抱怨什麼事情、想解決什麼問題
舉例來說,我是 Notion 的長期使用者,擅長梳理工作流程、建立 SOP,在觀察到國外有 Notion 模板創作者之後,我就到 Notion 社團、論壇、Notion 模板市集去觀察大家的需求,評估成為 Notion 模板創作者的可行性。
驗證你的想法:小規模測試
有了初步的想法後,不要急著 100% 的投入,先不要求 100 分的完美商品或服務,而是可以先進行小規模的測試:
- 製作一個簡單的商品原型(MVP,最小可行商品)
- 找潛在客戶或朋友進行測試
- 收集回饋並根據回饋進行調整
小規模測試的好處,就是可以快速得到市場反應,精準得知優化的項目。
我剛開始就是沒有先測試市場,花了一個月全力以赴打磨一個模板商品,打算靠一支商品就打出好成績,結果事與願違,宣告失敗。後來,我推出製作較簡單的免費商品,一方面獲取名單,一方面測試市場需求,找到設計商品的方向。
學習和成長:持續提升自己
創業的日常,就是不斷遇到和解決問題,你需要保持開放和靈活的心態,持續學習。在成長的過程中,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,給你更明確的經營方向。
為了避免行程被忙碌的生活淹沒,記得在日曆上預留一些時間,透過以下方式來提升自己:
- 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章
- 嘗試新的工具和技術
- 參加線上課程或工作坊
- 向同行的前輩或相關領域的專家請教
- 和其他創業者或專業人士交流、聯繫
什麼都不會怎麼創業?
如果你在上一章創業的步驟中,第一步探索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就卡住了,發現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會,該怎麼創業?那我想先問你:你真的什麼都不會嗎?
你會的比你想像的多
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,就算做同樣的事,也可能獲得不同的啟發、發現不一樣的方法。你可能到過一個特別的地方、學過一種冷門的樂器、或者只是養過一隻特別的寵物,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都是寶貴的資產,也都可能是你創業的靈感來源。
舉例來說,如果你曾經申請到國外打工旅遊,你可以把申請過程、所需時間和費用、在國外如何找到工作維持生活、旅居須知等做成知識包,對打工旅遊有興趣的人,就會想要購買你的「商品」。
你不需要是一位領域專家,但是你有經驗,就是一個較難被取代的優勢。
探索你的專長和興趣
如果你還是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專長,興趣好像也無法當作創業的選擇,沒關係,你可以來一場冒險!
你可以多參加各種活動,探索各種可能性:參加攀岩活動、加入羽球隊、參加線上講座、看 YouTube 學畫圖⋯什麼都可以。
在探索的途中,你會發現自己對什麼感興趣,有什麼樣的潛力,也會認識不同的人,聽到各種故事。如果你帶著好奇心去探索,這些際遇都會為你開啟意想不到的機會之門。
對創業一竅不通?
如果你的「什麼都不會」是指對創業這件事一竅不通,我想告訴你,這件事完全不是阻礙,反而可能是優勢,因為你沒不會被既定的框架綁架。你對創業的了解不夠,反而讓你在思考的靈活度和可塑度更高,學習能力也更強。
創業最重要的是「開始」。就像學騎腳踏車一樣,一開始一定會跌倒,但只要你堅持下去,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厲害。
延伸閱讀:如何開始網路創業?新手必讀的 5 大創業心法,一篇搞懂網路創業的種類、平台及收入來源!
勇敢踏出第一步!
回顧我的創業歷程,就是一趟奇妙的旅程——很有挑戰,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機遇,有成就感、有困惑和挫折、各種心情如同坐雲霄飛車的時刻。但是,創業讓我展現我的技能,也看到自己的價值,我必須說:很值得,甚至覺得我太晚開始了。
如果你也想創業,我的建議是:勇敢踏出第一步吧!創業不用轟轟烈烈地砸大資金,從一人開始,慢慢摸索也是個好選擇。
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,其次是現在。(The best time to plant a tree was ten years ago. The second best time is now.)
「開始」是最困難的事情,但即使從探索自己的興趣專長開始也好,跨出第一步,就已經比昨天的你更靠近創業的夢想了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找到創業的方向!